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明末乾坤 > 第十九章 收入(求收藏)

第十九章 收入(求收藏)

在北京城的崇文门大街上。

此时晴空万里,冬日里的阳光照射在北京城街上堆积的雪上,像钻石被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一个刚从家里出门,准备到商铺购买生活用品的小市民李泳发现今日比往日不一样了,大街的一侧新开了一家商铺,招牌上写着“兴华百货公司”。

这家店听人说在前几日才开的,店里售卖各类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物品,如茶、盐、油米等,而且还卖玻璃。

李泳站在远处便瞧见那连绵十几间房子的宽大店面,,外部装潢虽然朴实无华,但胜在干净整洁,显得大气。

“不知道里面长啥样?东西贵不贵,好不好用?”李泳心中带有些许疑惑,但是他听自己家隔壁邻居张铁匠说这家店铺质优价廉,老百姓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应俱全,尤其是拿盐巴,不,是精盐,别人家的是盐巴,而且还带有一点苦味,而这家的都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细小盐粒,一点苦都没有还有种鲜味,怕是连皇帝也吃不上这么好的盐。

李泳一进入百货商铺,便马上发觉这不是一般的杂货店。各类商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同一类的明码标价放置在货架上,划定特定的区域用牌子标注商品种类。

这是朱由校直接把现代社会超市的经营模式移植过来,让沈南星去实施。

熙熙攘攘的顾客在店里挑选商品,还有穿着统一制服的店小二在帮助到点顾客。

李泳走到“盐区”,一看货架上的标价,一斤十五文钱,竟然与其他商铺的价格高不了多少,而且质量上乘。

见这等上好的盐这么便宜,李泳决定立即买多一些,但是商铺不允许多买,限购五斤。

李泳往周围看了看,见里面有座通往上面的楼梯,刚才在外面的招牌上写着这家店铺有三楼,每一层楼划分特定的商品区域。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下,便徙步而上。

这家商铺共有三层楼,一楼是卖生活用品的,专卖柴米油盐糖类,还可以购买最近京城流行的蜂窝煤,且不贵,一文钱买三个,只要给得起运费还能够送货上门,据说这是皇上的生意。

二楼则是卖服饰的,卖各类衣物,没什么特别的。

来到三楼,这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玻璃和镜子,价格高低不等。

在十七世纪的明朝已经有许多来自西方的玻璃制品,而且还是有带颜色的,此类玻璃虽不常见,但李泳也是有所耳闻的。

“总听人说西洋琉璃有颜色的,这些‘琉璃’竟是无色透明的。看来张铁匠没骗人。”李泳睁大眼睛紧盯着一旁放置在货架上的洁白无瑕、毫无杂质的玻璃杯子,不敢靠太近,生怕打破了,因为上面的价格是七钱银子一只,这对于年收入不过八十两,且要养五口之家的李泳来说无疑是不便宜的。

过了一会儿,李泳来到玻璃区,看到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玻璃镜子,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朝,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当前大明并没有那么清晰的镜子,照影模糊的铜镜占据主流。

玻璃镜子上照出李泳清晰的模样,这让从未照过镜子的他一阵惊讶。

于是,李泳决定购买一块小的镜子,准备回家送给自己的婆娘,而后回到一楼买了两斤精盐和三斤大米。

然后李泳高高兴兴地带着这些东西回自己家去了。

自那日以后,李泳每次外出购买生活用品时都会去兴华百货公司,而且去那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像李泳这样的顾客把兴华商铺“物美价廉”的名声传给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不仅北京城内的普通市民会去,而且京城的高官显贵听闻有玻璃,便托自己家的奴仆前来购买。

在沈南星府内,一阵噼啪的算盘声音从一间书房传出来。

“爹,崇文门大街、长安大街和宣武门大街的店铺营收是三十万六千九百七十九两,还有卖到顺天府、河间府、保定府等地的收入共有二十万七千八百八十八两,不计入下月要运到江南等地的收入,去掉其他杂七杂八的成本,总共盈利三十三万四千八百二十五两,再去掉交给皇上的,咱们家可获利十万余两银子。”沈南星的大儿子沈方彦刚打完算盘,经过一番计算终于把账目算了出来,然后高兴的对一旁在做记录的沈南星说道。

“哈哈~,老夫活了近五十载,从未像今天这样在那么短时间内赚得那么多钱。这都是托皇上的福,使我沈家能够发迹。”这是沈南星摸着下巴的胡子,心中畅快淋漓。

最新小说: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兰芳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