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明末乾坤 > 第八章 布局(四)

第八章 布局(四)

文华殿内,传出一阵阵零零碎碎的说话声,两个一老一少正在讨论。

这老的便是孙承宗,少的就是朱由校。穿越过来后朱由校立即将孙承宗升为少詹事为日讲官,每日在文华殿内听他讲课学习古文。

他是明朝末年伟大的军事战略家,身为帝师,这个秀才出生的将领独自踏上辽东,比昂建立了辽东第一防线,关宁锦防线,直到大明灭亡都没有攻破。崇祯十一年(西元1638年),这位已经76岁的老人率领高阳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后城破,被清军所俘虏,清军对他十分佩服,准许他自尽,他朝着大明跪拜之后,慷慨赴死,全家40余人全部殉国。

鲁迅曾在其文章中写道: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孙承宗就是这样的脊梁。

“先生,自建州奴儿哈赤反叛,不断袭扰辽东,尤其在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官军便无力大举进攻,只得被动挨打,辽东战事接连失利,朕寝食难安,不知先生对当前辽东战事作何见解?”

“奴酋精于骑射擅长野战,而大明官军却短于野战,萨尔浒之役中大明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奴酋士气高涨,不宜急于进攻,故只能采取守势,臣以为朝廷应该据城而守,在辽东各咽喉地带筑起高墙,城堡迁移辽民以垦荒屯田,坚壁清野,使建奴无法就近获得补给,而后层层推进,逐渐蚕食建奴所占据的大明领土。

还可联合朝鲜、蒙古诸部,我大明官军联合两方东西两侧夹击建虏,若朝廷粮饷充裕,假以时日必能除去这一大患。”

孙承宗是文官出身,但却长了一副武将的面孔,胡须也异于常人长的跟戟一样,很有威严。与其交谈时说话大声洪亮,很有气势。

大明内忧外患之际,孙承宗任蓟辽督师,在他主政辽东期间大修城堡,筑起高墙,成功挡住了建虏八旗进攻,并收复失地七百八里。

但是,孙承宗在辽东的政策也对明廷造成了沉重的财政压力,崇祯时期每年要花数百万两辽饷,他主导构建起来的宁锦防线在后期发挥的作用远不如起初之大,因建奴绕道宣大入寇而失去原来的积极防御作用。

总之,花巨额粮饷修建城防是十分不划算的,但是,采取这种方式却是当时不得不,同时也是最明智的选择,萨尔浒之战后朝廷精锐几近于无,野战表现太差,只能对建奴采取防守措施。

朝廷又不给够钱,加上以文御武的不良风气,士兵消极抵御,且吏治败坏,官员克扣饷银等等。

而这一切都导致明朝官军作战意识弱,战斗力底下,有战斗力的几乎是将领自己养的家丁,例如,辽东总兵李成梁便是依靠其精锐家丁驰骋辽东的。

现在,朱由校可以凭借穿越现代世界的优势,从现代世界获取物资与科技,再自己训练一支军队,迟早消灭建虏。

“先生言之有理,先不谈此话题。学生已向先生学习已有数日,获益良多,但自以为有很多不足之处,不知先生可否指出不足。”

“陛下谦虚了,微臣为陛下讲学不过数日,便发现陛下天资聪颖,学识已超一般人,对以往历史见解颇深,且所言之事连微臣都不为所知,如陛下所说的农商皆本,句句在理,更是比那些举人进士见识深远;还有大明海外的天地更是连微臣也不甚了解。只不过,陛下应在平日多读圣人之书,勤于朝政,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以中兴大明。”

朱由校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老师,学生有一事相求,望老师答应。”

“陛下言重了,微臣作为大明臣子,忠于大明和陛下,理应替君分忧。”

“朕多日观地方官员上疏和锦衣卫奏报,大明北方旱灾严重,尤其是陕西旱灾更甚,致使粮食歉收,土地兼并,百姓无地可耕,大批百姓成为流民,生活困苦,不仅如此,更有贪官趁机鱼肉百姓。

最新小说: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