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汉世迷殇 > 第一回 施援手仗义疏财 收福报脱胎换骨(一)

第一回 施援手仗义疏财 收福报脱胎换骨(一)

汉昭帝元凤四年,天下太平无事,国泰民安。

先帝汉武终其大半生穷兵黩武、征伐四方,导致举国上下府库空虚、民生凋敝。

幸亏他晚年及时醒悟,悬崖勒马,一纸轮台悔召偃武兴文,经过十几年的调整恢复,大汉竟然有了中兴的态势。

长安城内,缓缓铺开了一幅游人摩肩接踵、歌舞升平的繁华画卷,茶坊酒肆里热闹的叫声笑声此起彼伏,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先朝文景之治的承平盛世。

与街市上的喧嚣热闹相比,广源大街旁的一条小巷子里却出奇的安静,除了赵家大院里偶尔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外,只剩下叽叽喳喳的几只麻雀在树影间盘旋穿梭,往来觅食。

赵家大院是这条小巷子里唯一看起来有些档次和规模的民居,三进院落,总共十几间屋子,雕梁画栋、青瓦白墙,虽然比不上长安城中大户人家或者王族贵胄家中的那般气派和精美,但也看得出来是一户殷实之家,院子主人则是在长安城中经营丝织布帛生意的商人赵全友。

走进赵家宅邸,步入头进院子的厢房里,书案上冉冉升起的淡淡烟香飘飘渺渺。

一位中年儒生正在双手捧着竹片制成的简册,脚下来来回回地踱步,同时口中好像自言自语般地喃喃解释着简册中看似深奥难懂的字句。

儒生周围席子上盘腿坐着几个半大不小的少年,从这些少年的衣着上看,却好像都是些来自贫寒之家的平民子弟,他们中有的在认真倾听先生讲解,有的则在发呆,似乎若有所悟地在思索着什么。

这位正在授业解惑的中年儒生名叫易天星,是长安太学中一个饱览圣人诗书的博士弟子。

赵全友祖上世世代代在长安城中经营织锦布帛的生意,他年轻时便承袭祖业,做起了商人。

随着年齿渐长,在江湖上走动得多了,他深深体会到商人在当今大汉社会地位的卑微低下。

虽然商贾们通过辛辛苦苦经营挣得些资财,可以养家糊口甚至成为小富之家,但是如果一旦遇到打仗或是世道混乱的年头,没有官面上庇护的他们就像任人宰割的鸡鸭一样,几代辛劳积攒下的财富家业不但有可能瞬间蒸发倾塌,甚至家人也会因为这一点家产的牵累而身陷囹圄或者遭受被流放充军、予人为奴之灾。

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人们不像以前那样只能凭借家门显赫或者军功卓越才能发达,现在通过熟习书经也可以做官出仕荫护宗族了。

虽然历练沙场,立下军功可以出人头地,但是这条路太过艰险,一个不小心或是运气不佳便性命不保,卫了国却不可以保家,这对于算盘打得响亮的商人赵全友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通过习文而出仕做官是最安全也是最稳妥的安身立命之道,出重金聘请易天星来家中授课就是这个目的。

赵全友希望自己衣食无忧的儿子赵长信在太学名儒的指导下,能够在学术上孜孜以求,将来顺利进入仕途,为自己这个世代经商的家族遮风避雨。

邻居中有几个和赵长信年龄相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听说太学里的博士弟子要来赵家大院中讲学,便纷纷挤上门来苦苦哀求赵全友,情愿倾家荡产也要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这个可以出人头地的难得机会。

最新小说: 我有一卷度人经 长生:从葫芦剑诀开始 我的投影都是圣灵根 道君:我有一座悟道碑 我在仙幻模拟万界 斩妖:从书法开始升级 道长别打了,大道都快磨灭了 修仙:我的分身是洪荒巨兽 山河志异 异仙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