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试练东汉 > 53、赵忠矫诏

53、赵忠矫诏

“这是我本意,写清楚最好。”

吕常看了看张易,没有再说什么就转身走了。

“慢着,你问了一通,转身就走,就没有要对我说的吗?”

“你还要洒家对你说什么?你做得好?那是该我夸的吗?”吕常明显看不惯张易,因此语气很不和善。

在历史上,对吕常是正面评价,说他刚直有礼,因此张易才如实回答他的话,对他咄咄逼人的语气也没有计较,结果误会解除后,还是这个态度,张易也不爽了。

“你们是不是该交出矫诏的人呢?从赵忠到你这个守印宦官,之间那个环节曲解了皇帝旨意,你是不是应该查出来,给我一个交待?”

赵忠拟旨,然后有宦官誊写,再有人送给吕常盖印,流程之间经过四五个人的手,最大可能当然是赵忠,张易故意没说,他本来就看赵忠不爽,想趁势弄掉他。

“你想要什么交待?”

“矫诏不是小事,如果你不拿出我满意的处理意见,从赵忠到你之前的所有人,我都会拷问的。”

“你有什么权力拷问?”

“什么是权力?我只要对皇帝说,有人曲解我的好意,矫诏发下去,希望引起天下郡县和将领对皇上不满,幸亏中常侍吕常发现不妥,及时制止了,到那个时候,吕宦官觉得皇帝会授权某家拿人拷问吗?”

“你要趁机搞事情?”

“要搞事情的不是我,为了防止再被人暗算,皇帝下次上朝时,必须给我一个处理意见,否则我亲自拿人。”张易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张易开始确实有培训后择优留下的打算,就算提前知道赵忠把送来的军官能力和考评挂钩,也不会在意,至于引起天下郡守愤恨,张易根本不在乎。

现在被吕常坏了好事,既然拿不到好处,当然要和坏事的赵忠算算账。

张易学历史的,就会受史书影响,好像东汉混乱就是十常侍乱政引起的,来洛京已经几年,还一直混迹在宫城里,对这个时空有了更多了解。

张易现在认为,宦官和士族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才抢夺权力的,也是人之常情,有个不作为的皇帝,把权力扔出来,如果宦官不抢夺权力,士族垄断朝纲后,皇帝随时会被他们换掉,霍光和梁冀都是先例,反正历史是这些士族写出来的,换掉后扣上昏君即可。

既然大家都在抢夺权力,张易凭什么要在边上看着?

张易是靠儒学扬名的,却是曹节举荐的,来洛京后,就和曹节两清了。

他没当自己是士族,也不认为是宦官一党,现在士族和宦官也都不当他是自己人,完全靠皇上信任,成为第三种势力。

也就卢植这些没想着争权夺利的大儒,对张易还算客气,袁家现在和张易根本没有来往,袁术还趁张易不在时,来挖张易的墙角,就连忠义的关羽,都被他骗了,觉得他人不错,还替他走了后门。

要想在洛京混得安稳,适当时间,就要抓住机会发发飙,提醒他们时刻记住,张易是靠刀子立足的。

张易再次接皇上上朝前,没有宦官来找过张易,结果皇上刚出内宫,就对张易说:“赵大伴以前一直跟着曹大伴,道人的事情都是他先联络的,曹大伴去世后,他做得也很好,是不是暂时放过他?”

“道人都是拿着钱财求上门的,先让赵忠满意,才能见到曹节,陛下只要把事情交给他,他也能做好,他还没胆子矫诏。”张易顺手指指站在宫门前的一个七八岁的小黄门。

原来赵忠已经说动皇帝,就觉得可以不用理会张易的威胁,张易就要让他了解一下,读书人是怎么杀人的。

趁着质帝不说话,张易又说:“矫诏自古就是欺君之罪,如果放任不管,陛下的旨意就会出不了宫城。”

见到皇帝意动,张易又补了一句:“陛下是无为而治,却不是赵忠代天治国。”

质帝当了十几年傀儡,当时就是梁冀代他治国,因此张易的话,戳中他内心的伤痛,咬咬牙一声不吭往前走,步伐轻快,速度也就张易能跟上,那些小黄门连忙撒腿往前追。

赵忠到皇帝面前求情后,早上特意没有跟在皇帝身边,就怕张易发疯直接拿他,皇帝上朝时,他早早就等在台阶旁。

张易等其他大臣奏事完毕,才上前几步,绕到陛下前:“臣张易有本奏,弹劾中常侍赵忠矫诏一事。”

最新小说: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兰芳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