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扑街写手阿林给小旭的面包屋 > 第11章 3.14,3.15

第11章 3.14,3.15

有一个问题,以前可以一笑了之,现在似乎……不得不重视,而且,与我将来能在这行走多远关系甚大?

我一直自诩为吃货,可似乎也只是一个很低级的吃货,没有一张太过挑食的嘴,只要稍微有些亮点,可以吃的,吃到我嘴里都差不多。只要是肉,一百块的和三四十的,在我嘴里也都差不多。我并不能单纯的通过嘴精确的辨别出不同档次食物之间的区别,在我的味觉里面,大概只有难吃,能吃,好吃,超级好吃这四类,而有的人,却能在好吃与超级好吃之间,再次划分出十个甚至是几十个档次出来,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它们各自之间细微的区别,有的人哪怕嘴上感觉次了点,可肠胃却非常“娇气”“敏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不同档次的区别来……这才是真正的“吃货”吧,而这些,我都是不具备的,我的“吃货”属性似乎更偏向“二师兄”一些。在以前,这样的缺点自然没什么,偶尔还认为这样的自己至少在饮食上不会太矫情,不挑剔,属于非常好养活的类型,不幸福了多啃两个廉价鸡腿就都回来了。

可现在,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拦在我头顶的天花板,已经有很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烤制出来某个作品之后,分给全班同学品尝,很多人在品尝之后能够给出非常到位的点评,比如什么味重了点,什么味轻了点,老师也是认可的,并与之讨论交流改进完善的方法方向……而我将东西塞进嘴里后,只有两个年头,【这款我喜欢】、【这款我不是太喜欢】,至于他们正在讨论的那些更微妙的区别,全程懵逼,那是啥?

我只能安慰自己,这也可能是我以前蛋糕吃得太少的缘故,许多蛋糕都是第一次尝到,名字也是第一次听到,就连“芝士”“黄油”“奶油”……这些以前只是有些了解的词汇现在也是第一次见到实物,至于塔塔粉,吉士粉,香草粉这些更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到,分辨不出来很正常,等以后接触的多了,自然也就能够通过舌头辩出它们的“真身”来。

……

今天是旁听烘焙教学的最后一天,从明天开始,将转入裱花班,进行正式的、为期一个月的裱花学习,时间真是不禁过,眨眼之间,一周就这么完结(而我现在写这篇文的时候,一个月的裱花联系都已经正式结束了)。

姐姐家在六楼,非电梯房,每次最头疼的事就是爬楼梯。今天放学后,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手里各自提着轻、重芝士,爬到楼梯中途的时候,突然有一刹,感觉有些晕眩。我没有“惊恐不安”,感觉反而有些高兴。

这次的改变,对我来说,定义的再如何重大都不为过,完全可以和我拿起第一本金庸的武侠,参加高考,拿着一纸结业证书从大学滚出来相“媲美”。因为它们都重新定义了我人生的方向,而这一次尤为特别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主动甚至是冲动的做出的选择,无论未来的路将走向何方,是好是歹,这都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

说这一切全都是为了小旭,不仅是虚伪,也是不负责任(将承担因这个选择而造成的一切后果轻巧的推卸给他人的责任),小旭的出现更像是一个契机,真正的点燃了我心中那颗一直都不安分,想要改变,却又因懒惰懈怠而“绊住脚步”的心。

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不能预期。但现在已经发生的改变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而这,并不糟糕。

每天早上七点过十分准时起床,上午下午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这样规律而纯粹的作息,有多久未曾体会过了?自从十几年前高中结束,这样积极而健康的作息就一去不复返了,强要添加,最多最多,算上大学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其中还包括第一个月的军训生涯。

在此之后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一次,不只是熬夜通宵过后还是正常的睡眠后早起,看到了清晨六七点钟的晨雾和朝阳,树荫下,花台旁,转角处,不时见到勤奋的晨读的同学,我为此还特意写了篇日记,大发感慨,“有多久未曾见这个时间的太阳了?正在持续坠入黑暗深渊的X林!”

所以,这一点点晕眩并不让我感觉到不安,它只让我感到高兴,至少,我终于真切的、确实的做出了改变,哪怕这改变还只是一点点。

最新小说: 老六老师:我淋过雨,你们想撑伞 华娱太子爷!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我养大的妹妹们,只想把我送监狱 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表白失败,那就追她闺蜜 重生就别当舔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