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八条物语 > 役职

役职

町奉行

(日文假名:まちぶぎょう)是江户幕府的职称,掌管领地内都市的行政、司法。幕府与各藩都设有该职位,但是一般所说的町奉行专指江户町奉行。江户以外的幕府天领都市之町奉行,如大坂町奉行等,总称远国奉行。初期只设一奉行,后分为北町、南町奉行。18世纪初期,曾短暂设立中町奉行。

若年寄

江户幕府的职务名称。直属于将军的仅次于老中的重要职务。管理老中职权范围以外的诸如旗本、御家人等官员。由谱代大名中俸禄较少者充任。定员3—5人。按月交替上岗。少老。参政。

奏者番

是日本江户幕府和藩的一个役职,负责城中武家礼式的管理。在大名、旗本参谒将军之际,奏者番负责接收大名的贡品,确认贡品内容并向将军报告。此外,将军下赐物品的命令也由奏者番传达。奏者番还负责传达大名转封等重大事情的命令,当大名家遭遇不幸时,将军也会派遣奏者番作为上使进行慰问。幕府奏者番的定员数一般为名。某些藩也会设置奏者番的职务。

大目付

又称大名目付,监视幕府高官行为、尤其监察大名的幕府官职。从旗本中选任,待遇等同于大名。大目付属于江户幕府老中的属下,负责对大名,高家以及朝廷的监视,类似监察官的作用。江户时代初期柳生宗矩以大名身份被选中,后来从3千石俸禄到5千石中的旗本中选择。担任大目付的旗本获得跟留守江户城的的御三卿家老的待遇。并且被委任xx守的官职。到了江户时代中期的,充任以前的监察官的更传令(幕府的命令传达给全国的大名殿中(角色)和江户城中)中的礼仪官的色彩浓郁起来,大目付成了名誉职,被视为闲职。另外,被道中奉行?宗门改役?铁炮改役等五个职务所兼任。定额5名。道中奉行兼任大目付的五人担任笔头。同时代理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等职务。若年寄也隶属目付官职,使得大目付权威增重。会津藩和大垣藩,米泽藩等,诸藩,设置目付职位。另外柳河藩也曾设置,但由于专横而被废止。会津藩2名,大垣藩5至8名被设置,人数随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从中老·藩头?组头以下的藩士中选择,担任会津若松藩的家老、若年寄、奉行等重职,作为家老的候补身份存在。

勘定奉行

掌管幕府的财政,收支出纳,和租税征收

寺社奉行

总制全国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土地的管理,掌管佛教与神道神职人员的职务.越後長岡藩就有寺社奉行(後改宗門奉行)

侧用人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将军的近侍,由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设置。也是日本的一种官职主要职责是向老中传达将军命令和向将军转呈老中等的奏章,地位等同与老中,但权势往往凌驾于老中之上。

佑笔

本阵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职人员,名叫佑笔,又称执笔,相当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书记、文书之类,也就是现在的秘书类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会议记录,起草各类书状(包括功名状、感状等),还保管着总大将的花押(印章)

军奉行

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奉行负责按照总大将的授意调动部队、指挥作战,类似于现代的总参谋长。军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兵粮奉行、小荷驮奉行听他指挥,对他负责,类似于现代的机关各部门首长。我主要来说说军奉行这一役职。日本的战国时代是职制分工加快发展的时代,很多专门的职责被划分出来,根据当时文书、记录的记载,有普请奉行、寺社奉行、检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别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经济等各项事务,由于战争的关系,当然也划分出专门的军奉行掌管征讨事宜。由于攻防战守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军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据大致成书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释,军奉行是“总裁军中一切,担当军国大任”。《保元物语》中的源为朝、《盛衰记》中的平知康,还有《平家物语》中的源义经都是军奉行,虽然那个时候军奉行还不是常设之职,而且名称还叫作尚军奉行,但其职责和战国时代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出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越前的战国大名朝仓氏制定的《朝仓孝景条》中对军奉行这一职务做了特别的规定。按照规定,军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将中选拔,出阵之际职掌军配,帮助总大将指挥全军。与军奉行相类似的职役是武者奉行,这一名称出现在后北条氏、武田氏的资料中,也出现于《武家名目抄》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不同的家族中,有军奉行这一役职的就没有关于武者奉行的记载,反之亦然。由此推断,我觉得所谓武者奉行其实就是军奉行的不同称呼吧。

军奉行属官

军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枪奉行等作战兵种主官,都不多说,我要多说几句的是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等后勤部门主官。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化以及战争时间的长期化,参战士兵的兵粮、弓矢、弹药、被装等辎重给养的输送和存储就变得越发地重要起来,甚至到了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程度。相应地,一系列以为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职责的奉行职位就设立起来,并逐渐完善成熟起来。小荷驮奉行的主要职责是后勤物资的运输,只要能够将各种物资由后方运达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差使也不是容易当的,被征调来当民工的农民时常集体逃跑,而如果不能将军需物资及时送达战场是会被砍掉脑袋的。兵粮奉行负责兵粮的筹措、囤积以及粮仓的维护管理,责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还设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后北条家等,历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当属丰臣秀吉麾下的长束政家

军目付

军目付就像总大将的眼睛,是“军阵监督者”,负责监督全军将士的行动,对于违反军纪者、私通敌方者和临战退缩者坚决取缔,类似于现在的宪兵或者军事警察。在蒲生氏军中对军目付有一个非常特别而生动的称呼--大横目,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军目付成天到处纠察军兵,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吧。笑。除了纠察违章违纪之外,军目付还有一个职责是记功。战场上看到谁又讨取了敌将的首级、谁又立下了什么功劳都要记录下来,报告给总大将和军师。战斗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由立功者自己申报,然后同军目付的记录进行对照,如果属实就对其战功予以确认,才能够进行封赏。

使番

使番就是传令兵,遂行传达命令给下级、友邻部队和传达我方意见给敌方知晓两个方面的任务。信息传递的顺畅、及时、准确有利于确保各部队的协调一致行动,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如果能够成功寝返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减少我军消耗,达到战略目标的上策,所以使番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地进行劝降工作。电影里面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名使番骑马飞奔,结果被敌军埋伏的绊马绳绊倒,活捉,搜出重要情报文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重要机密事务都是口授给使番的,然后由使番抵达目的地后亲自口述。这几乎是当时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对主家的忠诚,即使被捕也不见得能审问得出什么,所以,前面所说电影里面的情节在当时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使番还有特别的标志,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后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后有一面“五字”靠旗,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了

物见番头

日语中的专有名词有的非常形象,比如这个物见就是观察、侦察的意思。而物见番头就是侦察分队的首长,负责侦察敌军的动静以及地形、战况等,及时为本阵参谋团提供有用的情报。

游势。游势也就是游击队或者别动队,采用的是诸如破袭、伏击、夜袭等战术扰乱敌方补给线、支援战斗的小股分队,一般由土豪以及自愿参战的浪人甚至于想借机捞一把的强盗山贼组成。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故而对战争的胜负并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其行动迅速、战法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会使得被他缠上的目标伤透脑筋。

侍大将

是独立指挥一支部队的领导,以前一般是出战之前临时由家臣中选择信赖者委任,是一个临时职务,战前授予,战后削去。后来随着战乱状态的恒长化,这一临时职务逐渐成为了常设职务。前面说过,侍大将独立领导一军遂行作战任务,其麾下部队有统一的旗印,甚至连铠甲的颜色也有统一的要求。关东后北条氏的“五色备”就是典型,其军团铠甲分为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编成五队,独立或协同作战,想想红彤彤的或黑压压一大片冲击的情景吧,对敌军也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众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备闻名。作战之前,总大将会从侍大将众人中挑选前锋(先手)、后卫(殿军、后诘)等,侍大将中的重臣还可以担任旗头,紧急情况下(如与本阵联络中断等)可以率领其他侍大将军团作战。史料记载,三河时代的德川家康军就有东西两名旗头,其家臣团组织如下:

a.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须贺康高

马回众

b.西三河旗头--石川数正(家成之侄,冈崎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亲乘(大给城主)、松平直胜(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见城主)、松平家吉(吉良东条城主)

城持众--酒井正胜(西尾城主)

家康直臣--内藤家长、平岩亲吉、酒井忠利、岛田平藏、铃木信爱、铃木喜三郎

c.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吉田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樱井城主)、松平亲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沟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长泽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

最新小说: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