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 第二十六章 西学东渐

第二十六章 西学东渐

这一声喊叫很是突兀,让大家的目光都聚集了起来。朱由校的目光顺着声源捕捉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穿着青色的官服,很明显级别很低。

他旁边的几个前辈显然是吓了一跳,用眼神示意他,但他也没有理会,反而是走上前来,说道。

“圣上万万不可,这线膛枪缺陷很大,不易大规模制造。

线膛枪其枪口并不像滑膛枪那样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分为“阴线”和“阳线”的圆形齿轮。也就是说,线膛枪所用的弹丸,实则都要比实际口径稍大一点。

如此一来,士兵在通过枪口装填弹药之时,往往要比滑膛枪更为费劲,而且还得不停的用送弹棍反复敲击弹丸,否则就有可能将弹丸送不到枪管底部。

装填速度慢还是其一,在来回的敲击之下,铅弹势必就会形变,甚至直接卡到膛线的凹槽当中,这就有了“炸膛”的风险。”

这段话并没有多长,但那年轻文说完后,却是满脸的汗水。朱由校听到这个问题,表情也是十分的严肃,但他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对此并不了解。“徐爱卿,他说的可是实话。”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朱由校不由得有些无奈,想不到费了如此功夫,竟是弄了一个花而不实的东西。

“嗯,他是个人才。徐爱卿,要多多留意。既然如此,那火枪还是先大规模生产滑膛燧发枪吧,今早将火绳枪以及其他的东西替代下来。线膛枪也不要放下,多做些实验,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朱由校也就失了性质,没有再继续参观,只是与徐光启交谈起来。

两人来到了徐光启的房间,朱由校被一堆书籍所吸引。《武备志》、《神器谱》、《武备要略》、《城守筹略》、《海防图论》等等,这些都是记载武装以及训练方法的军事图书,在明末本身印刷量就不是很大,清代又全部成了禁书,甚至被有组织有计划的烧毁。能流传于世的甚少,所以有前世的他只是听过,而从未见过。

所以他对其中内容不由得有些好奇,在与徐光启谈话的同时也将那些书翻开看得起来。

徐光启还在讨论目前明朝的军事状况。“兵非素练不可用,非足饷不为用。然召募佥派乌合之众,既无死敌之心,坐縻赡家月粮,尺籍有兵,战阵无兵,亦奚用此?惟有团练土著之兵,不烦更戍之劳,又免安家之费……兵饷取给于屯,最为上策,屯守兼而兵农斯济矣,遇警则合力捍圉,宁静则尽心屯种。”

朱由校对此深以为然,即使是有了好的武器。人不行,那也是打不了仗。

他一边翻着《城守筹备》,一边听徐光启说。突然愣了一下,猛抬头向光启问到。“这是西式棱堡?”

徐光启也没想到,朱由校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也试用了一下,最后看像了他指的那个部分,开口解释道“圣上,这本书是钱旃所撰,他学贯东西,这种要塞确实是借鉴了西方的棱堡。现如今,辽东所建造的新式军堡大多都是如此样式。”

朱由校这回明白建奴是要吃苦头了。而且自已的移民实边、广建军堡政策也将成功的让后世那些称中国没有棱堡的人闭了嘴。(事实上,中国明末本身是有自己的棱堡式建筑的,这即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也是在战争中的总结,但是网上有些人认为只有完全西式的棱堡才叫棱堡。)

“徐爱卿,西方科学可以补我中国知不足。这些科学知识都是应当要推广的。可惜许多士子却是科技为机巧淫技,真是不识好歹。

希望徐爱卿能引荐更多的懂得科学的人来。好好推广,让天下更多的人能够学习。”

徐光启虽然是头一次听到科学这个词,但是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大明朝的科学道路要开始加速了。

最新小说: 兰芳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