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三国之袁家天子 > 第三十五章 袁氏祖上

第三十五章 袁氏祖上

平舆县。

先说一下,袁耀他祖宗。

袁氏族人乃虞舜后裔,追溯到商末,周开时,周武王分封诸侯王,封虞舜后裔‘妫满’于陈地,既‘汝阳’,妫满建国为‘陈国’,他就是第一任陈国之君,谥号‘陈胡公’。

陈妫满薨后,到他的十一世孙叫诸公,字伯媛,他的儿子叫涛涂,涛涂就以祖宗字‘媛’命氏,叫作媛涛涂,与辕通用,又改辕涛涂。

到西汉时期,辕氏才把车旁去掉,改为‘袁’。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的原因,汝阳袁氏派出许多支脉,向外广为发展,但汝阳袁氏始终为最兴旺的一支。

但自从陈国灭亡后,袁氏家族一直平平淡淡,到东汉时期,汝阳出了个袁安,非常出名的一个人,‘袁安卧雪’的故事就是他。

袁安是一个贤德之人,不畏权贵,守正不移,他亡后,世代子孙都居三公之位,四世就有五位三公。

汝阳袁氏辈出贤相良臣,到了袁术这一辈就有点那个啥了,有辱门第啊。

平舆县,城西十里,一座大山上,乃是袁氏族人墓陵,哪里有袁安,袁昌,袁敞等祖辈之寝陵。

今日,乃是袁氏祭祖之日,袁氏子孙前来就数百人之多。

袁耀听闻袁氏那些族人前去祭祖,就是没有邀他,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虽然袁术僭越称帝,导致袁氏家族蒙羞,他们都没多大意见,改朝换代思想,又不是很难理解,你皇帝昏庸就该下位,让有德者居之。

错就在,袁术,袁绍这两位兄弟,只顾自己逃,不顾洛阳的血亲们,连气都不通一下就跑了。

最后,这两位哥们脑抽的可以,直接起兵讨董,害得袁氏在洛阳为质的上百口人,被董卓拉去市口斩首于众了。

袁基有袁安之风,清正廉明,就是袁术的亲哥,袁氏族人很寄予他厚望,就因为袁术,袁绍起兵讨董,被活活烧死了。

这就不难猜测,那些袁氏族人为何没有叫袁耀了,都有踢他出族谱的意思了,谁支持他,就做好等着以后被他抛弃的准备了。

“主公?”张勋在下面轻喊了声。

他是提醒正在发呆的袁耀,要不要不请前往啊,毕竟祖宗都不去拜祭一下,难免又会遭人口舌了。

古时,很讲究这些礼仪的,无孝之人,就能看出人品如何,谁还敢前来投奔他啊!

“嘿,要我说啊,不如把他们通通下大狱,尝尝那些鞭挞之苦,看他们还敢怠慢主公否?”

裴元绍在哪里大发雷霆,脸色通红,显然也是被气的。

众人顿时用一种傻子的眼光看着他,就差扒开他脑瓜子,看看怎么长的了。

汝南最大的世族乃是袁氏,在汝南根生蒂固,名望非常大,私产:矿脉,钱粮,附庸民,田地,店铺等。

他们要是愿意,随便就能啦个十万精兵出来,可想而知世族的可怕。

裴元绍说要把他们下大狱,估计最后指不定反过来了呢。

董氏,伏寿在哪里,没心没肺的喝茶,谁都不知道她俩又在打什么主意。

毕竟别人前来议事,她俩不是来打什么坏主意,那是什么?

袁耀虽然心中憎恨世族的霸道,但不可否认,如今还真得需要汝南袁氏的支持。

汝南那么大一块底盘,和残废了的淮南,都需要人才去治理。

像汝南袁氏,家里人才不少,但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哪里有人才前来助自己。

袁耀想过,发一道‘唯才是举’的政令,但那就是自掘坟墓了。

汉时,选拔官吏,都是举孝廉,就是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所以多数人才,出自世族之家啊!

寒门仕子,那是一点出人头地的希望都没有啊!

袁耀敢这个时候,跳出来破坏这些潜规则,不是自掘坟墓嘛!?

不说远的,就说近的,袁耀只要敢下令,汝南的世族们就会先联合起来,灭了他在汝南的势力。

毕竟世族就是靠这个举孝廉,安排许多家族子弟进入朝中为官,好维护家族利益,永久繁荣而不衰。

‘唯才是举’政令就是破坏他们利益了,不造弱鸡袁耀的反,造谁的反啊?

像历史中的曹操,他那是占据了北方后,地盘大,军队强悍才敢下令的。

这些世族,也不敢触怒实力强盛的曹操,才让他为所欲为。

其实曹操早已不满‘举孝廉’的制度了,他想让更多的人为他服务,才强下“唯才是举”三政令。

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要提拔。

像如今的袁耀,那是弱鸡到爆啊,势力还远远跟不上,历史中的曹操强盛,如何敢挑那头?

最新小说: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兰芳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