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武唐风云 > 第十一章 脱身之计

第十一章 脱身之计

正思索着如何脱身,却听见左侧水面发出声响,以为又是一条鱼浮上水面,正要捡起石乱砸下去时,却看到一个物件浮出水面。此物大约一寸,随着水流缓缓向右浮动。靠到近前一看,是一条断木,枝桠根处已折断,这段木头大约齐腰粗,长约七尺,两头的断裂口看起来大约是被巨力扭断。

玉林心喜道:好家伙,柴火又可以续上一日。刚立起身子,准备下水把断木拖上岸,念头又起:此木从左侧来,又要往何处去?难道要停在这里,为我所用?于是又停下脚步,看着那条浮木何去何从。

绕过两鼎,举着火把,跟着水中的浮木漂到最右侧,瞧见岩壁临水处有一条原地滚滚的小水波,玉林心道:这一条波纹之下应当是出水口。又见浮木一头被拦在那条水波处,另一头上下浮动,过了一小会,断木前端居然开始向水下伸了进去,另一头则翘出了水面。随着水流的推动,断木逐渐往里钻去,直到最后消失不见,那条原处滚动的水波又恢复了原样。那根浮木在水流的推动下,已经从出水口流走了。

看着水流,又思索了片刻,玉林转身走向左侧,向刚刚冒出木头的方位伸出火把,靠近水面仔细瞅了瞅,看到水面之下有汩汩的水纹。这下玉林对岩洞有了大概的判断:左侧岩壁水下某处应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进口,而右侧岩壁水下应当是出水口,进出口皆没于水下。那段木头能够左进口出来,反过来判断就可以从左进口逆行而出。又瞅了右侧岩壁下方,想到刚才那条断木既然能进去,应当不会卡在中途不得而出,否则水道以往早被被断木堵塞,故而右侧出口也能穿行而出。当然,这都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

现状是进出道口皆没于水下,自己该如何脱困而出。从左边逆流而出?进水道有多长,能否在腹内气息耗完之前脱水而出?还是从右侧出水道顺流而下?出水道又有多长?会不会行在中途便气绝而亡?心内不停地计算,不停的评估,向左还是向右,玉林彻底没了主意。

正在难以抉择间,瞟了一眼那两个鼎,眼神一亮,把鼎在水中倒置,头藏鼎内。岂不是可以暂时耗用鼎内之气,不至于在出水之前气绝而亡?只听见岩洞里传来哈哈大笑:“有救啦。”

…………………………………

泗水城仍旧洪泽一片,城北十里外的泗水驿驿丞看着北上的难民,颇为焦急,驿站虽未被淹,泗水北岸的故居住着一家老小,也不知他们现在如何。驿丞正在忧心忡忡,却听到北方传来号角,回头一看,原来从北方飞奔来一匹骏马,马上的骑手后腰插着一面代表八百里急邮令的三角旌旗,驿丞见状,赶紧向驿卒喝道:“快备马!”

那邮使须臾便至,跃下马接过驿丞递过来的水袋,咕噜咕噜,仰头便饮,喝了个饱后,从怀中掏出一张勘牌,随手丢了出去。未及驿丞捡起,那邮使便抢过驿卒手中的马缰,跨上新马,朝向县城扬长而去。

县衙,郝应全接过邮使递来的信件,打开一看:召龙华寺法源大和尚入神都觐见,下首乃印“天后之宝”四个大篆。折好信书,对着邮使问道:“不知京中有事否?”那邮使笑了一笑道:“附耳过来。”只见那邮使在郝应全耳畔嘀咕了一句,郝应全却脸色一变。

ps:小说部分内容不符合现代科学逻辑,“谁叫那时还没有现代科学呢。”气压,铜器的氧化作用什么的,不存在……请大家一笑了之。祝大家中秋快乐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兰芳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