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匡扶唐史 > 第47章 僻野山村来恶客(7)

第47章 僻野山村来恶客(7)

1.3.9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杨广小结

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罗隐,在游览已经迁到雷塘的隋炀帝陵墓时,对于规模远远小于普通帝王的炀帝陵慨叹之余,写下《炀帝陵》一诗: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这首诗交代了隋炀帝最后魂归何处,并且深深惋惜,早年曾经平定南陈天下一统的杨广,最终只是惨淡收场,陵墓的规模只是数亩薄田。

杨广死后也并未入土为安,坟墓至少经过了两次迁移。

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草草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志大才疏的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后并没有好好经营江南之地,而是率领大军北归,似乎要去问鼎中原,最终却是羊入虎口。

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重新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朝平定江南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客观来看,杨广一生,有功有过,但功过难以参半,毁大于誉,已成定论。比较权威的《隋书》在简单说了一句好话之后——炀帝爰(yuan,从,于的意思)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注意,都是讲他在小时候是个好孩子,有美名,却北,在兄弟中间卓尔不群。

然后给成年执政的他总结了几条罪状:

一是皇位来路不正(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

二是骄奢贪婪(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

三是残暴(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

四是穷兵黩武(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

最后对他进行了唾弃——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望夷宫是秦代宫殿名,在此指代秦二世),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天下所有的人都与你为仇,连随侍身边最亲密的人都抱着敌对的态度,执迷不悟,那个昏庸劲堪比秦二世,最后一个至尊的皇帝,死在一个无名匹夫的手中。

看看隋书犀利的评价,就算是杨广起于地下,估计也无话可说。其实这算客气的,李密起兵反隋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祖君彦的文人,在讨伐杨广的檄文中列举了杨广的“十宗罪”,最后归纳为“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你的罪恶怎么写也写不完,怎么洗也洗不净。也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这个成语。

做为一个王朝的皇帝,没有任何一个人想把江山玩丢,杨广自然也不例外。

依我看来,杨广应该也属于好心办坏事的类型,虽然最后闹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但他的主观愿望还是好的。

抛开帝位来路正当与否的问题,罪过主要集中在残暴、荒淫、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和穷兵黩武征伐高丽上。

最新小说: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兰芳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